解放战争时期,在人民军队的强大攻势下,国民党军苦心经营、自诩固若金汤的防线,被摧枯拉朽一溃千里。在此过程中,有大批战场起义反正从而加入解放军的国军将士。
为什么国民党军会越打越少,我军却能在战争中迅速壮大?事实上在我军序列中,存在着相当比例的“起义战士”或“解放战士”,有的连队甚至达到七至八成,有的整建制都属于此列,如长春战场起义的60军。
他们中很多人都是苦出身,有些是心怀报国志向,却不幸掉入国民党的大染缸;有些人最初的愿望只是为了吃饱饭;还有一些是被抓壮丁强征入伍。
对于这部分人,我军明令不准歧视、不准人格侮辱、不准称作俘虏兵,而是把他们当成是误入歧途,受到旧社会和反动军队双重压迫的阶级弟兄。帮助他们把个人悲惨遭遇和整个阶级的必然命运联系起来,让他们看清受苦受难的根源。
展开剩余78%在强大而细致的思想引导教育中,从旧军队过来的将士们终于明白,是谁在一直剥削和压榨自己,谁才是真正的敌人,目标和信仰将他们打造成能征善战之师。
就拿60军军长曾泽生将军来说,自幼父亡,又因家族拒绝供读毅然弃学从军。这段屈辱经历促使他产生对恶势力的反感,进而立下志愿:“要做一个好人”。正是基于此,他在从军初期能洁身自好,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,反对克扣士兵薪饷。
然而再干净的白布,掉进染缸也会粘上颜色。在抗战时期,已升任师级职位的他,因只知按月领薪水,不同流合污捞油水,日子过得相当窘迫,连岳母家积攒的家底也搭了进去。某次因夫人难产住院,翻遍全身竟连手术费都凑不够。
曾泽生的廉洁不仅没能得到同僚理解,反遭百般耻笑:“那么大官不会搞钱,简直太窝囊了”!心灰意冷的曾将军,无奈之下走上了原本十分厌恶的“捞钱养家”之路。
对于这段蒙尘的经历,将军曾深有感触:“旧社会有官必贪,无绅不劣,在污水盆里共浴,哪里还会有干净人”?刻画得可谓入木三分。
1949年率部起义后的曾泽生,开始反思过往的人生轨迹,寻找未来的道路,他把自己的转变过程归纳为“洗”,不仅洗面洗身,更是洗心。洗去过去的污浊,充入新的思想。
朝鲜战争爆发后,被整编为50军的曾泽生部赴朝参战,汉江南岸阻击战,令这支曾经的起义部队留名军史。
该战役是第四次战役的组成部分,时值志愿军攻克汉城,将战线推进到北纬37度线附近。不甘失败的美联军恼羞成怒,从国内调来大批二战老兵,共集结23万兵力进行反扑。
1951年1月25日,敌分东西两个集团向志愿军汉江南岸阵地推进,西集团是敌军主力,美军王牌美骑1师就在其中。
对此志司总部决定采取“西阻东放”的战术:以50军及38军112师阻击敌西集团,另集结优势兵力佯退,吸引敌东集团冒进,然后迂回穿插,从敌东、西两集团结合部切入,重点对兵力薄弱的东集团予以打击。
因此是否能牵制吸引住敌西集团,给我军主力创造歼敌良机,成为此战关键。兵力、火力相差悬殊,50军和112师面临的任务极其艰巨。相比于敌军的补给充足,志愿军由于战线突前运输难度大幅增加,沿途敌机不断破坏绞杀,往往送到前线的物资只剩余20%。
2月5日是1951年除夕,战士们只能以炒面拌雪充饥,虽有少量慰问品送达,但谁也舍不得吃,只是用舌头舔舔又放回怀中。他们知道,后面还有更艰苦的日子,然而随着敌军愈加疯狂的进攻,许多战士未及品尝便长眠于此。
汉江血战历经数十昼夜,50军下辖各建制大面积被拼光,从进入战场的三万余人,减员至一万挂零,他们用血肉之躯挡住了敌人前进的道路。
此战令50军声名远扬,就连38军也赞不绝口:“原以为起义部队战斗力有限,怕顶不住,50军不能小看”!
在我军序列里,类似50军的情况并非个例,有无数原国民党部队官兵,投身于人民军队这个大熔炉,从以前的浑浑噩噩脱胎换骨般浴血重生。
找遍世界各国军队,再无一支能够做到这一点,深入扎实的思想工作,正是我军无往不胜的利器。
发布于:天津市